2016-06-25
xredued04
【参考答案】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有利于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3)口述史料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读性强,具有“实用价值”,【→特殊性话述】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般性作用】。
(4)口述史料的教学通常会采取学生亲访历史见证人的方式进行,在采访的过程中教学生要学会询问,懂得倾听,【→特殊性话述】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般性作用】。
2.案例分析题:下面是某位教师在讲解初中课程内容——“分封制的内容与影响”时选取的史料,请对其史料的选取进行评价。
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问1:西周的分封制主要的分封对象是哪些?结合教材说明有哪些主要的封国。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着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问2: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说明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问3:材料说明分封制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史料选取的原则共四点,我们可以归纳为①真实性;②多样性;③学生主体性;④针对性。在做评价类案例分析的时候,我们把握案例分析题的一般性做题方式即可,熟悉史料选取的原则,在分析材料的时候分点进行对应。
书写方式:该案例的不妥之处+结合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