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5
xredued04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备考需要一定的历史功底,对于已经丢掉书本多年的考生,我们推荐历史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简答题】(答案均为参考答案,请结合教材认真学习掌握相关内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有多个方面: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0世纪初,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列强从各方面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同时清王朝愈加腐败,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二,清政府“新政”的破产。清政府在20世纪初先后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权延续其反动统治,因此最终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重了统治危机。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四,民族资产阶级中革命力量的扩大和组织程度的加强。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并形成全国范围的组织与协调,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到来。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辩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05年至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双方论战的内容和范围广泛,涉及到了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方法、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良派认为革命会引起国内暴乱和国外干涉,爱国只能改良立宪;革命派则揭露清王朝对内压迫对外投降的本质,有力地论证了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建立共和国有悖于国情,断言中国民众尚未具备自治能力,“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革命派阐明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国民有能力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共和政体”。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认为革命派的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政策,会危害国本;革命派强调必须平均地权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论战的历史意义: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