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5
xredued04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教训?
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失败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企图通过局部的浅层次的改革从而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意义:
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其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失败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表现为:
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小,他们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军队,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却非常强大。
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他们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们抬出封建思想的孔子的旗帜,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正因为没有人民力量作为后盾,所以当他们得悉守旧派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得打算依靠掌有兵权的袁世凯,结果反被袁世凯出卖。
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