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历史学科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题库> 教师资格历史学科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历史学科题库:世界现代史复习重点(六)

2016-06-25 xredued04


5.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的比较

相同:实质上都是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制定的,战时共产主义较新经济政策更为直接一些,两者的指导思想都是如何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如何事先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

不同:战时共产主义的目的是处理战争的危机,新经济政策是处理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危机。内容不同。

苏联的建立:遵循着自愿和平等的原则,为了增强政治经济实力,巩固苏联的国际地位,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等国于1922年1月30日加入苏联。

社会主义工业化:

原因: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是很大的问题;个体占优势的小生产经济,工业落后于现今的欧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

提出工业化的方针,强调工业化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结果失调不合理,中心的偏离,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的运动;片面强调高速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粮食收购危机

1926年起,苏联政府加强对价格的控制,用于排挤私人商业和限制市场贸易活动,与此同时,国家收购农产品的价格也降低而来能够使得收购价降低,这 引起了工农产品价格的不协调,城乡关系紧张,到1928年,国家在农村无法收购到需要的粮食造成危机,成为“粮食收购危机”。(原因:一方面,个体的小农 经济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富农的破坏,粮食的管理和经营不善)

农业集体化

1.产生的问题:违背了自愿原则;在所有制的水平上超过了生产力的范围;对富农采取消灭的政策,导致了经济的破坏,影响政治稳定。

2.作用、评价: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小农改造的社会运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苏联农业社会的集体化改造,在另一个方面却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和惨 痛的经验教训。从苏联改造的大方向来看,符合客观规律,但由于农业集体化超越了农业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觉悟并带有强制性的特点,影响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进程;其次,苏联农业集体化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但是由于采取行政手段,实行组织处理,扩大了剪刀差,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联农业生产付出了 高昂的代价。

两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向城乡资本主义进攻。这一阶段要求在城市建立1500个大企业,在农村限制富农,把农民组织进行集体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一阶段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农业集体化程度非常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所改善。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