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xredued04
(二)霍斯巴赫备忘录:是一份会议的记录。在进入莱茵河非军事区战后,1936年7月德国意大利公开进攻西班牙共和国,希特勒认为彻底解决奥地利问 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于11月5日,召集作战部部长、外交部长和三军总司令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会议由军事副官霍巴斯赫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了《霍斯 巴赫备忘录》。希特勒在会上强调,德国的问题只能用武力来解决,在他口授的《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对德国的侵略方案和行动可以概括为“先大陆后海 洋”的三部曲,最终再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在会上,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希特勒坚持己见,取消军事部,成立武装部队最高统师部,自任最高统帅,进一步的掌握 了军权,加强了独裁统治。
(三)绥靖政策:
也称姑息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以抵制、姑息纵容、妥协退让,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同侵略者妥协勾结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的侵略暴行,加快了二战的爆发。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其实质是反苏反共、祸水东引。
(四)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表现)德国法西斯政权虽对英法带来了危害,但英国政府不愿意出现英法联合的情况;确定英国的防务次序的原则——保卫本土,保卫贸易,保卫海外殖民地,争取和平手段解决问题;部分满足德国的要求,牺牲弱小国为代价。
(原因):战后英国经济衰弱和国际地位的下降,围绕对世界的争夺而被迫进行选择(特征分析);经济危机的打击和社会危机的影响;苏联人民阵线的胜利和赤化的问题(反共反苏的本性决定的);作为张伯伦本人,浓厚的保守政治行为,外交上缺乏眼光。
慕尼黑协定和慕尼黑会议——(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是1939年9月29-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南部的慕尼黑开会,史称“慕尼黑会议”,也叫“慕尼黑阴 谋”。在会上,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其中规定:捷方应于10月1日-10日从苏台德地区撤军,决定捷克的其他地区由公民投票决定;成立四国委员会监 督捷克执行;等捷克其他民族问题解决后,英法保证划分捷克的新边界。慕尼黑阴谋没有如张伯伦等人所想的那样带来和平,相反,它严重恶化了国际形势,加速了 二战的全面爆发,也标志着西方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后果及教训:(后果)牺牲了捷克的利益;增强了德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力量;加强了希特勒扩张的野心。(教训)帝国主义的本性是掠夺与争霸;战争发动者和战争的挑拨者常常打着和平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