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4
xredued04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学生只有把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教育、环境的条件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实现人身心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扩充社会经验、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个 体才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制定自己的行动目标,主动地调控、安排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个体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适时地向学生提出 要求,引起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机,并鼓励学生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的发展。
强化练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答案】C。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A。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参考答案】
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