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4
xredued04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7: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4.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7.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预测题】
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德育原则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答案】C。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8: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4.个人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5.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