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4
xredued04
(2)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中国:
①代表:夏(校)、商(序)、周(庠)。
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文武兼备。
③引申: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有国学与乡学之分。
外国:
①古印度:宗教至上,教育内容《吠陀》、经典或经义。
②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奴隶主阶级)
③古希腊(学习文法为主):
0.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b.斯巴达:为统治阶级培养军人,学习军事体育和政治道德。
奴隶社会教育的阶级性表现:
①教育目的:培养奴隶主治国所需人才;
②教育对象:奴隶主贵族子弟;
③教育内容: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
④教育方法:体罚盛行;
⑤教师地位:被赋予很大权力,具有很高。
2)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
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私学盛行,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②秦:教育专制,严禁私学。
③汉代:规范化、定型化,经济繁荣、采用新教学手段(帛和纸);独尊儒术;官学和私学发展。
④魏晋:严士庶之别,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⑤隋唐:盛行科举制度,分科教学。
⑥宋:程朱理学(国学),四书五经。
⑦明:科举制、八股文。
⑧清末:废科举开学堂(1905年)。
中世纪:
①教会教育:培养僧侣人才,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背诵。
②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效忠领主,军事征战。
③脱离生产劳动,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
封建社会教育阶级性表现:
①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官吏和骑士;
②教育性质:学校教育具有鲜明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
③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经典为主;
④教育方法:严格的纪律约束,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⑤教育成果: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思想。
3)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①教育成为专门的社会职能,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②教育具有阶级性;
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④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
(3)现代社会的教育
从社会性质上分,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1)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①教育目的: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同时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劳动力:
②组织形式: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班级授课制):
③课程结构、内容:注入学科知识,不断调整;
④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法不断出现;
⑤教育权:范围扩大,提出普及教育口号。
2)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①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教学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③教育权:广大劳动人民掌握。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
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③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与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