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回顾——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2016-07-15 xredued04


2.消退

有机体在作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为消退。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后,不再有无 条件刺激伴随,那么久而久之条件作用就会消失。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如果撤除强化,人或动物将不会持久地表现某一特定的行为,最终这一行为会消失。例如, 推销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一种机器,但是如果几周都没有卖出一台,他很可能会放弃推销。可见,没有强化发生,将会导致行为消退。

强化的作用在于增加某种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塑造行为的目的;而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3.惩罚

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惩罚与负强化经常容易混淆。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 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也就是说,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而惩罚则正好相反,是 减少或抑制行为的过程。

但是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是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惩罚的运用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5年考题预测】

【单选题】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减少其家庭作业的量,教师这样的行为称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B。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是为了学生以后继续表现良好,是增加学生日后表现良好反应发生的概率,所以属于强化,由于是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多的作业),所以本例属于负强化。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