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回顾——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2016-07-15 xredued04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真题回顾】

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2014下半年全国统考)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A。

【相关知识点】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包括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1.顺序性

从出生到成人,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从生理方面来看,身体的发展基本是按照“从头 部向下肢”、“从中心部位向边缘方向”发展的过程。从心理角度来看,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记忆也是由无意义的 机械记忆过渡到有意义记忆阶段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认为,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向前发展的,因而人的认知包括 前后相继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注意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不能“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2.阶段性

个体身心的发展是连续的,但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呈现出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矛盾,具有不同的发展任务。现代心 理学把人的一生概括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相邻两个阶段个体的发展具有过渡性,但每两个阶段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 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3.差异性

人的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儿童身心的某些方面很早就发展起 来,但有的儿童比较“晚熟”,需要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这种差异性就表现为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此外,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还表现在单个 个体不同方面发展的差异性。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理解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