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教学效能感

2016-07-15 xredued04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1.含义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 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 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2.分类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

(1)个人教学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

(2)一般教育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相一致。

3.教学效能感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1)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第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第二,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第三,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2)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阿什顿(Ashton,1985)和吉布森(G1bson,1984)等人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论制定的教学效能感量表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 感,结果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之所以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因为教师通过其外部的行为表现影响 学生,而这种行为又影响学生学习的效能感进而支配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其成就。反过来,学生的成就和他们的各种学习行为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