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5
xredued04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科尔伯格认为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二、教育价值
1.提倡民主化的道德教育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提倡的是一种公正、民主的原则。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也应体现出一种民主化的教育氛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教育对象相互之间都应该充分地体现出一种民主,彼此之间平等信任、相互尊重,改变传统道德教育具有高低地位区别的道德教育方式。
2.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
科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论反映的是个体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趋势。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各具特点,在进行道德 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应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只有抓住学生每一阶段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促使学生向更高更好的水平发展。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提倡民主化的师生关系,体现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平等地交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4.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单一的教育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倡导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应注重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发挥教育 对象的主体作用,将多种教学方式灵活地融合在一起,同时结合学生道德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