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二十一:学习迁移

2016-07-15 xredued04


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五)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三、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形式训练说的基本主张是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其代表人物是沃尔夫。

(二)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和伍德沃斯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三)概括化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也称为“经验类化说”。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的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四)关系转换理论

代表人物是苛勒。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