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7.2:教学过程

2016-07-15 xredued04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或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学生主要是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可 以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是以抽象的文字符号表 示的,是前人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概括,而不是来自学生的实践与经验。

教学中学习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不同,教学中往往将 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选择的经验材料是经过改造 的、少量的,且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包括一般认识能力和特殊能力。重视教学的发展性,是新时代的要求。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第一,传授给学生 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论思维的形式。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中 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