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5
xredued04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概述
(1)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 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两类: 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二是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学 中的直观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这是 “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 善于用启发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②启发学生 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然后,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认识逐步深入,以获取新知。③让学生动手,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 问质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