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5
xredued04
二、理解部分
(一)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1、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言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一般的心理能力。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
桑代克发现;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 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后来相同要素被 改为共同要素,即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3、经验类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贾德提出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作用。该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 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两种学习活动中所存在的共同成分仅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则是学习者所概 括出采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
4、关系转换理论的基本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家(柯勒等人)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进行了重新解释, 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的关系的理解。认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 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三、掌握部分
1、结合实例分析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定势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
(1)相似性对迁移的影响: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 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如刺激、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反应)、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 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似性的影响,也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