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心理健康教育

2016-07-15 xredued04


三、掌握部分

(一)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 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 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 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无语的孩子开口说话。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 是替代强化。替代强化的含义是:当事人(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 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5.惩罚法

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则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从理论指导来说,它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其好处是:强调当事人(学生)个人责任感,增加了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

全身松弛法,或称松弛训练,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1 2 3 4 5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