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xredued04
1.整体性原则
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从而实现各门课程功能的协调化、整体化,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
2.迁移性原则
在安排课程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3.生理适宜原则
课程表的安排,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状态。这就要求,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挥,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人体生物钟”规律。
(二)分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①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③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三)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即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①基础因素,它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智能结构和心理品质、个性特征等;②内部因素,它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 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等;③外部因素,这主要是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育环境等。这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着学习风格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