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知识点:中学教育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7-16 xredued04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1.乳儿期(0~1岁);

2.婴儿期(1~3岁);

3.幼儿期(3~6、7岁);

4.童年期(6、7岁~11、12岁);

5.少年期(11、12岁~l4、15岁);

6.青年期(14、15岁~25岁).

7.成年期(25~65岁);

8.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

1.少年期

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 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性格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 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2.青年初期

此时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卜-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这时,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了高中生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且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珍重自我。但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