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7
xredued04
2.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老师讲课情急时,“笨猪”“死脑子”等语就脱口而出。吸烟后,随手将烟蒂仍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的学生并没减少,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
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原因有三个:
(1)“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2)“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地“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3)“心教”不诚。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转化成给学生惩罚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这样教育才会有效果。
3.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到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纪律及其管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
我的基本态度是: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教育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我的常规做法是: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改变课堂的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