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2017-09-16 xredued01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当某种音调出现后呈现食物,其他音调出现则不呈现食物,狗开始学会作出辨别—一只对某个音调作出唾液分泌反应,而对其他音调不做出该反应。

刺激泛化和分化的联系: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泛化和分化是一个互补的过程。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3.关于经典条件作用论的评价

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是开创性的,而且他的实验方法与研究结果被后来的心理学家广泛地接受。经典条件作用论能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作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强化练习

【单选题】很多留学生刚来中国学习汉语时,会把“银行”错认成“很行”,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现象是( )。

A.刺激的分化

B.刺激的泛化

C.条件反射

D.记忆术策略

答案:B。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样的现象即刺激的泛化。条件反射是指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后,具有了诱发原来仅受无条件刺激制约的无条件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能引起的反射则叫做条件反射。记忆术策略是学习策略中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用来提高记忆效果。本题中,“银”与“很”是相似的刺激,留学生把“银”认做“很”,是一种刺激的泛化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行为强化

答案:C。解析: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

【单选题】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答案:D。巴甫洛夫总结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337331076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