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0
xredued01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虽然主要由身体发育的成然而产生,但是也与环境影响有关系。例如:行走动作,是随着腿、腰部骨骼、肌肉发育而成熟的,儿童到一定时间,就会扶着东西站立和行走。但是独立行走的动作,却是在成人的帮助下,练习越多越熟悉。有些动作,没有相应的环境和练习,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印度狼孩卡玛拉由于长期在狼群中生活,没有行走动作发展的环境。到l4岁时,走路还没有2岁儿童稳。到l7岁死去时,始终没有平稳地走或跑过。因此,父母应当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帮助儿童完善动作,提供动作练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1.从上到下
儿童动作作发展,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2.从大到小
这是指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联系的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3.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身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伸手、踢踢脚、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手、手眼协调地拿取物体,进一步发展到能从事由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4.从不随意到随意
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来区别的。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不随意动作,无目的、由客观刺激引起,加头随着光线的方向转动,有东西接触儿童的手,儿童的手就去抓摸。以后,随意动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儿童,动作也会出现,而且通过动作,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如儿童在“藏猫”的活动中,主动地把头转来转去寻找“猫”。这就是一种随意动作。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337331076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