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8
xredued01
在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简称科目一)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称科目二)。科目二与科目一不同之处在于考查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很多同学都没有接触过,学起来比较费劲。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总结了近几年常考的一些重点内容,使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能有一个方向性。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1.【答案】D。解析: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即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二是指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因此,答案选择D。
2.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2.【答案】B。解析:“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出自《学记》。因此,答案选择B。
3.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生本课程
3.【答案】B。解析: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社会发展状况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海洋教育课程是围绕地方特色而设置的课程,属于地方课程。因此,答案选择 B。
4.班主任陈老师通过生杏的酸涩和熟杏的香甜来教育一位早恋的初三女生,告诉她,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时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子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从而使这位女生从早恋中走了出来。这体现了德育的哪一原则( )。
A.知行统一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有的放矢原则 D.疏导原则
4.【答案】D。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干中的陈老师在教育早恋的学生时,通过耐心的劝解,引导学生形成对早恋的正确认识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体现的是疏导原则。因此,答案选择D。
5.小马上课时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教室的后排(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延迟强化 D.替代强化
5.【答案】B。解析: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个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回答问题对小马来说是一种厌恶刺激,老师减少对小马的提问次数就是撤销了小马的厌恶刺激,从而导致小马往教师后排坐的行为发生次数增加。这是一种典型的负强化。
6.中学生晓楠极端争强好胜,性格急躁,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很难使自己放松。晓楠的人格特征属于( )。
A.型人格 B.型人格 C.型人格 D.型人格
6.【答案】A。解析:A型人格者具有很强的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B型人格者则属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C型性格指那种情绪受压抑的抑郁性格,表现为害怕竞争,逆来顺受,有气往肚子里咽,爱生闷气的性格。因此,答案选择A。
7.每学期开学前,王老师总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人数、课时量以及备课资料是否充分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根据富勒与布朗的观点,王老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 )。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7.【答案】B。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因此,答案选择B。
8.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8.【答案】B。解析: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因此,答案为B。
9.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9.【答案】D。解析:文学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摄影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的和鉴赏,属于文学艺术活动。因此,答案为D。
10.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10.【答案】C。解析:思维的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因此,答案为C。
11.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1.【答案】B。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答案为B。
12.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答案】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钟表模型是一种模象直观,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因此,答案为B。
13.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13.【答案】D。解析: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14.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
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 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14.【答案】D。解析: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因此,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