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30
xredued04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大兴安岭,了解其位置。如有可能,找几幅大兴安岭和秦岭的图片,以便从感性上认识两者的不同。
2.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感受大兴安岭那种特有的温柔的美。
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语句表述的意思。如,“云横秦岭”,指的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可见秦岭山势之高。其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更应指导学生理解。教学时不必讲比喻、拟人等名词术语,而要让学生从内容上具体体会其中的“海洋”指什么,“白色的浪花”指什么,为什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己。在理解这些语句的意思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如,课文拿秦岭同大兴安岭对比,主要是为了说明大兴安岭给人一种温柔、亲切的感觉,不像秦岭那样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丝毫没有贬斥秦岭的意思,因为秦岭的雄伟、险峻也是一种美。
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时候,还要启发学生想象语句所描述的情景,如,“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是什么样子,“海边上”“泛着白色的浪花”是什么样子,“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是怎样一幅画面。要力求让学生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一幅图画。
再次,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诵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是感受景色美、语言美的主要途径。朗读本课,有些地方需要教师略加指点。如,“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读这一句时,两个带引号的“岭”和“大”要略加强调,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大不一样”和“不大一样”是不同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句里的六个“的字结构”形成三组对比,每一组在朗读时,语气、音调应略有变化,以突出岭的形态之多。
3.语言质朴而优美,是老舍先生作品的一个特点,也是本课的一个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美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语言美的主要途径是朗读、背诵和抄写。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一些段落,抄写一些优美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