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3
xredued04
3、小结
先由学生小结,检查学生对本课重要知识的认识,也给学生一个概括本节知识的机会,然后用课件展示小结内容,使学生印象更深。
(1)平行四边形法则:起点相同,适用于不共线向量的求和。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适用于任意多个向量的求和。
(3)运算律
交换律
结合律
)4、作业:P91,A组1、2、3。
《向量的加法》评课稿
本节所授内容基本与原先设想一致,评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化解。在两个加法则的引入、讲解及运用的处理方法、时间安排都把握得比较好,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使学生对两个加法法则形成了正确的认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反馈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对两个法则的运用掌握的比较好,比较完整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合理:采取了类比、探究、讲练结合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对数学课来说,本节课最显著的特点是将全部板书都移到了课件上,对我来说,是一次尝试,因为以前,我认为数学课没必要用课件,对全部利用课件上课更是不能接受。但是这次讲课改变了我的看法。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样处理对教学效果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反而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两个加法法则和运算律,通过课件中的向量的平移,加深了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相等向量”的概念的理解,也加大了课堂容量,还没有拥挤之感。从学生对内容小结的叙述看,没有板书,并没有妨碍本节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原先的设计中,板书设计也有,打在教案的后面。
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收获很多:首先,从课程的构思上,没有按照教参建议及网上普遍的编排方法先讲三角形法则,而是先由学生学过的力的合成引入了平行四边形法则,由此又引入三角形法则,效果也不错。可见,对教材的处理确实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裁剪,不能生搬硬套。
其次,通过这节课我感到,对有些与图形联系较多的课程,使用课件讲解简便易行,关键是要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合适的课件,并且合理使用。
本节缺憾也很多。首先,学生活动还是偏少,没有充分、全面地调动学生热情。其次,语言不够精炼,有时比较啰嗦,也耽误了时间,第三,学生发言时,好打断学生,总觉得学生说得不清楚,抢学生话头,打击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不好。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不到之处,请大家指点。一、教材分析:
《向量的加法》是《必修》4第二章第二单元中“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节课。本节内容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及应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及应用,大约需要1课时。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线性运算中最基本的一种运算,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为后继学习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奠定了基础;其中三角形法则适用于求任意多个向量的和,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有很普遍的应用。所以本课在“平面向量”及“空间向量”中有很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