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5
xredued04
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四个方面)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外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收复新疆》则是这条主线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掌握新疆行省的设置。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海防”“塞防”之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看《收复新疆示意图》,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历史图表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评价左宗棠,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左宗棠“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因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国的西北大门,它的得失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主权,更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以左宗棠为首的爱国官兵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之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4、难点:
①“海防”“塞防”之争。因为初中学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问题。
②收复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价的必要性。因为中国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去换取一座山城,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
二、教学方法:
本课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特点。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和归纳总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