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2.2课程组织

2015-06-11 xredued04


三、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涵义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二)课程评价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该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该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3.CIPP评价模式
CIPP是指背景评价(Content evai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i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i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iuation)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
4.CSE评价模式
CSE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价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y of Evaiuation)的简称。该模式包括下面四个步骤:
第一,需要评定。
第二,方案计划。
第三,形成性评价。
第四,总结性评价。
四、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概念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二)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
2.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
3.情境模式
情境模式被视为既能包含目标模式,又能包含过程模式的综合化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灵活的、适应性较强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论。
提示:“Ctrl+D”收藏此页面,届时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公布最新动态。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资格证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xreduv QQ群教师资格交流群|手机APP一手全掌握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