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9
xredued04
在第三个步骤中,以话题“范文在写作上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设计典型:典型的时间(早晨上班,时间相对紧迫);典型的环境(蒙蒙细雨,更兼远路,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跳舞台);典型的人物(刚刚病愈的妈妈,体质虚弱);典型的事件(以“我”的心理活动作铺垫,以“口角之争”的对话和提示语把事件写得诗意葱茏)。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假如没有在这样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间,人物就无法表现自己的品质。因此在写作文时,有必要适当予以虚构借鉴。
2、其它特色:
题目:以景命题,意味深长,具有抒情色彩。
题材:身边事,小中见大。
结构:前后照应,反复咏叹。
语言:口语化,多种句式灵活运用。
然后,迁移仿作:
题目:《××,OK》
最后,说说板书:
14蒙蒙细雨
下着雨保证演出
路远冤枉(不)不失信
患过肾炎来不及换衣冒雨小跑
春蚕精神
该板书紧紧围绕球心“冤枉”展开,左右对照,人物精神一目了然。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转换练习。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说课稿
《蒙蒙细雨》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那当老师的妈妈冒雨去学校上班,在快到校门时,突然想起忘了带那件准备给班里学生穿的蓝制服。为保证班级能正常参加歌咏比赛,学生上课不被耽误,妈妈不顾路远体弱,匆匆冒雨赶回家,来不及换下淋湿的衣服和带上雨伞,匆匆取了衣服,又赶往学校。从这件平常的小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而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的感人形象。
教学这篇课文共安排了两课时,我上的是第二课时。这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课文4~15自然段,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体会课文结尾的象征意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4~15自然段,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结尾的象征意义。研究的主题是: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一、谈话导课。概述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探究人物品质。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4~15自然段,划出描写“妈妈”言行的语句读一读,并挑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得特别认真,写上自己的体会,准备交流。在交流反馈时,重点抓住: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让学生体会。而在体会这句话时又重点抓住“斜”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斜”的原因。这样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受了人物的品质。再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物的品质。
三、情感升华,拓展训练。这里我首先安排一个导语,引出结尾。再让学生体会结尾的象征意义。随即又安排了一个写话练习,这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人民教师的崇高品质。再是拓展,出示并让学生表情朗读一首赞美老师的诗,同时让学生也来说一说有关赞美老师的诗句。最后,要求学生课外再收集赞美老师的诗、歌曲等,也可以自己动手写,并提议召开以赞美老师为主题的班会。以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热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