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6
xredued0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教育学上所指的个体的发展,主要指儿童、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二)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1.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发展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其局限性。
3.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