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育理论> 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与苏格拉底

2015-08-06 xredued04


而此时东方的孔子同样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面对变乱纷争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用“礼”这一行为规范来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当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 子回答说为政之道在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法度,按照一定的礼节行事。在家里作儿子的应当为父亲尽孝,在社稷作臣子的应 当为国君尽忠。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各安其所,各司其职,凡事不逾规矩,那么国家就能长治久安,百姓们就可以 安居乐业。

在个人生活方面,苏格拉底和孔子都主张清心寡欲安贫乐道。有一次智者安提丰试图嘲弄苏格拉底,他对苏格拉底说:“你所过的生活连一个奴隶都赶不上; 你吃喝的饮食是最粗陋的,你穿着衣服是最褴褛不堪的,甚至一年到头都是同一件衣裳,你从来就没有穿过袜子和长衫。”而苏格拉底却反驳道,“能够一无所求才 是象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神仙。”并且说勤俭的人比纵欲的人更容易自我改进,更容易向国家尽忠职守,更容易感受幸福;相反,只有愚蠢的庸人 才会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孔子也曾对他的学生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一生中曾经钟鸣鼎食享受过万斗俸禄,也曾颠沛流 离被困于陈蔡,因此轻裘宝马荣华富贵对饱经人世沧桑的孔子来说都是身外之物,所以他曾力赞生活俭朴的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苏格拉底与孔子都是古代有名的大教育家,在教育的重要性方面两人看法十分接近。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人,不管有才还是无才,要想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都 必须学习和训练,并且有才的人如果预先学习了自己将来的活动内容,学会了管理的艺术,养成了政治美德,那么将来就能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孔子当年路过卫国时,冉有问他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都十分富足,那么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孔子答道,应该教育他们。教育在孔子看来不仅仅是为了要人们知书达理,更重要的是教育应当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需要。

在教育方法上二人也有些共通之处。苏格拉底一生都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著作。他教育学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问题其中,进而由学生自己来感悟真理。这种对话式推论的方法被苏格拉底称为助产术,而他自己则是真理的催生婆。

同样提倡“有教无类”的孔子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即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才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引导学生对该问题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苏格拉底与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人类有蒙昧走向理智,由迷信走向自信的时代。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在人类智慧的摇篮期,东西方世界中人们的思想胚胎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而对这些相似性的分析和认识将更加有助于我们探讨人类文明的渊源。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