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教师公开招聘《中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5-08-09
xredued02
16、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17、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8、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1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20、表达人的心理过程内容的是( )。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情绪、情感和认知过程
2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C.人民当家作主
D.让一切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
22、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 )。
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23、“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 )。
A.心境状态
B.应激状态
C.激情状态
D.热情状态
24、在解应用题时,老师总是一再强调要读懂题目,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 )。
A.牢记题目内容
B.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C.熟练地应用计算技能
D.完成对问题的心理表征
25、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人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2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7、由于先前做了活动或有了经验、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 )。
A.定势
B.原型启发
C.变式
D.同化
28、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
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
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29、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