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语文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 教师编制语文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考点总结

2015-08-13 xredued04


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①译为: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

③译为: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④译为: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⑤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

①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也可译为: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例: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注:此处作实词)

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③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例: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

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2、表示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4、表示被动,译为:被。例:则人之食于虎也。(《说虎》)

5、表示比较,译为:比。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