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语文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 教师编制语文

2015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教材教法(四)

2015-08-14 xredued04


2.教师指点掌握整体阅读感知的技能

整体感知的基本程序是阅读准备—整体把握—理解鉴赏。

(1)阅读准备

创设情境,形成阅读预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发注意,使学生的心理发动机——理智和情绪处于启动状态。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根据教师的指导,阅读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明确读解课文的目标和方法。

(2)整体把握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大体思路和情感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越过文字障碍(对生字、新词、难句做好标记,进行猜读,而不求甚 解),一口气读完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指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重视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根据实际教学 需要指导默读与速读。

(3)理解鉴赏

分析比较,展开具体读解。教师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借助工具书查清字词的基本义,结合语境揣摩语句的深层含义、言外之意;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评价课文内容和写法,通过想象与情感体验,进行评析判断,培养审美情趣与创造力。

(二)写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

写作观念,是人们对于作文的根本看法。有什么样的写作观念,在写作教学中就会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行为。正确的写作观念,是恰当选择写作教学内容、科学安排写作指导过程、合理运用写作指导方法的基础。

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

写作是人们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不断地操作训练掌握的,是后天获得的能力。语文课程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应当做到:第一,激发学 生的作文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书写、行款、标点、修改等方面的好习惯;第二,鼓励学生自由地、真实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 力;第三,重视学生作文实践的过程与方法、数量和质量,培养学生表现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第四,把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 重点。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