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语文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 教师编制语文

2015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易错知识二

2015-08-14 xredued04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错误解答】 B或C。

【错解分析】 没有弄清这两个“之”字的作用和意义。B项和C项中的“之”宇是“的”意思,助词。

【正确解答】 D。例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故D项中与它相同,A项中是代词。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 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没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他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 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错误解答】 B。

【错解分析】 选B是误以为考文学常识。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迷惑性。实际上也反映了文学常识掌握得不牢靠。

【正确解答】 D。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愈的文章和文道让天下人所遵从,即“亦其理有当然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乞李氏以归。

译文:

②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译文:

③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