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语文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 教师编制语文

2015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八

2015-08-14 xredued04


【知识梳理】

翻译句子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多年来,文言文翻译都是用四选一的选择题来考查的,偶尔会用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翻译的能力。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其主要之点分述如下:

1.字字落实

"字字落实",是一个原则的要求,应区别以下不同情况:

(1)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不必翻译。

(2)删。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中可以删去。

(3)换。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

2.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

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词作状 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 诸侯自相争斗。这便译出了全句用词的特点。

3.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所谓原文造句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译出这种造句的特点,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例如: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下天笑。(《屈原列传》)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