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语文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 教师编制语文

2015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二

2015-08-14 xredued04


【知识梳理】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赤壁之战》)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