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5
xredued04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 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 那种失落、孤单、凄惨、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 力量之所在。
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诗、文大家,也是词的革新与解放的高手。他的词是高度个性化的,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束缚、题材范围、格律规范和语言习惯,他的词 用来抒情、记事、写景、议论、怀古、悼亡和寄人,被称作是“无事不可入”。他自觉地要在创作上区别于柳词,而另立别调。他作词摒弃了裁红剪翠,做到了裸露 自我,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清疏、刚健的独特风格。本单元选取的这两首词都是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 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是三国时周瑜战 胜曹操的地方。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青年时期就建立功业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 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目的。这首词的豪壮情调 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 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这种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 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 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 的词中虽然也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作者却借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逆反心理和 愤懑之情。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用平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 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 是这也磨炼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神情自若,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 生境界,这才是苏轼最具魅力的光辉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