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学前儿童发展(九)

2015-08-31 xredued04


简答题

1.简述性格的结构。

【答案要点】

(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2)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2.简述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答案要点】

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影响知觉的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3)知觉的选择性也明显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影响。

3.简述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答案要点】

(1)社会生活环境。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具体生活环境来起作用,因为幼儿是生活在具体的家庭和同伴环境中,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以及电视媒介等的影响。

(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①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因素。

②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看到同伴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可能会模仿,也可能会通过观察行为的结果发生替代性强化。

(3)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4.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案要点】

性格与气质都是描述个人典型行为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性格是后天的,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不容易改变;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与气质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来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它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就表现出来,婴儿 的气质特征会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父母或其他哺育者的不同行为反应。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

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再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5.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