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三

2015-09-02 xredued04


19.下列属于合理信念的是( )

A.学习取得的成就必须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B.像你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对待别人

C.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权过问

D.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答案】B。解析:人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必须”成功并得到他人赞同,别人“必须”对我关怀和体贴,事情 “应该”做得尽善尽美,课堂上回答问题有错误是很糟糕的事等。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20.思维反映的是( )

A.过去的经验

B.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D.人的愿望

【答案】B。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二、辨析题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了多元。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的另外两个特点是:由甄别走向发 展,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①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实现教学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实现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2.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我国古代教育家 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3.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首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其次,知识并不能 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 式,但学习者仍然会基于自已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4.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例如,给动物学家一块动物身上的骨头,他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动物形象来。这对于缺乏动物解剖学知识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有:(1)知识;(2)社会;(3)学生;(4)科学和教育的发展;(5)政治、文化与哲学。

2.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参考答案】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3.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

【参考答案】

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有:(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4.简述良好情绪的标准。

【参考答案】

(1)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