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5年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题猜想模拟卷(一)

2015-09-02 xredued04


三、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学生只忙于“学”与“考”,但是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可以建议尝试着从学习策略的培养方面去改变这种情况。

(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是纵观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大多教师只重视讲听, 缺乏学法及其运用的指导。许多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淡薄。许多学生只知道某种学习方法或技能有效,但并不清楚何时选择以及如何运用这些 方法或技能,只知道机械地运用,遇到新情况则表现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而培养学习策略能弥补这一不足。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必要 的,而且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的良好途径。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它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 习的变量很多,除了学习风格外,还包括学习的目标、任务、要求、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能力、性格、气质与个性特点等。学习策 略的任务是要充分认识这些变量,并揭示这些变量与学习方法或技能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①培养兴 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并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思维状态;②分析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③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④执行、监控、整理学习计划。

四、教学设计题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会默写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练习仿写。

(二)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认识诗人

1、谁了解苏轼呢?谁会背他的诗?

2、引入题壁诗,简要介绍题壁诗形成原因。还可出示最有名的题壁诗《黄鹤楼》读一读。

3、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师介绍:庐山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朗读课题,导入诗文教学。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1 2 3 4 5 6 7 8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