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3
xredued04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问题(一):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
问题(二):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 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 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2.【答案要点】问题(一):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如何对待和处理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
问题(二):如果我是这位教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会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迅速激起学生 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 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3.【答案要点】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教师应该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订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
4.【答案要点】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搜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 例中,上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搜集到的资 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从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 该向他提供及时的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