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7
xredued04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某教师《思想品德;学会拒绝》的课堂处理如下:在上课前一周,利用闲谈时间,不经意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诱惑影响你的学习?”“你有为抵制不了诱惑 苦恼过吗?”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七嘴八舌说个不停。老师进而问“为了抵制诱惑,你们有没有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呢?”同学们静了下来,从他们 的眼神里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布置预习:你最能成功抵制的诱惑是什么,抵制的方法是什么,什么诱惑使你最难抵制,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抵 制诱惑的。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按最难抵制的诱惑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组讨论出抵制本组最难抵制诱惑的最佳方案,并进行介绍,最后教师点出教学主题 “学会拒绝”。请结合新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要求,谈一谈你对该教学案例的认识。
【答案解析】
本材料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品德形成加以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于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 能动作用。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要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在主动体验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关注到了学生思维训 练、能力发展、情感体验,不再只重所谓的“结果”。设计体现出了开放性和创造性。活动设计,一方面是弘扬主题,另一方面也有引出不同意见的意图,进而了解 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新要求,激发了学生个体的自主精神与首创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小组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 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间实现信息与资源交流,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 重他人。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健康成长。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人生活、联系现实的一种课内教学资源。课堂教学 整个教学活动不能被“神圣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赏识者,不是教育教学的垄断者和包办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外实践活动能 有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翁作用,对课内教学与教材做必要有益的补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 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 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他们的不同个 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动作和语言是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 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少年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2)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改变课堂的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做适当而必要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