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2
xredued04
高频考点提要
1.班主任的概念;2.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3.班主任的素质要求;4.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5.学校与家庭的协调;6.学校与社会的协调。
高频考点速记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
2.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权威型的特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在权威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他们是在教师的权威下才努力学习的。
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在放任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不在场时反而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中的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出西进行组织的结果。
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主要协调好三大类关系。
1.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1)协调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必须与任课教师团结协作,班主任要经常与任课老师沟通本班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应经常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班主任应邀请任课教师参加指导班级活动。
(2)协调与学校各级领导之问的关系;
(3)指导和协助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2.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3.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班主任的基本素质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四、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学校基层的组织与协调工作。由此,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班级组织
班主任建立健全班级组织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班集体的建设、学生团队组织、班级教室集体的组织、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等。其中,班集体建设是核心内容,其他各项工作都围绕班集体的建设而进行。
(二)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1.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包括学生的一般表现、学习情况、学习潜能、兴趣特长、成长经历等,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社会生活环境,包括集体经济情况、家庭成员的思想面貌、文化素养等。
2.全面教育引导学生。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任课教师一道,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国情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