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5.4中学生人格发展

2015-09-22 xredued04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双重渴望:既想获得父母的支持,同时也渴望父母能放手让自己做主。本阶段儿童初步尝试 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能力所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 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使之产生一种羞耻感。这一阶段发展顺利者能按社会要求表现目的性行为;发展障碍者的心 理特征是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然而有限的能力常使儿童的主动活动受到成人 的禁止,使他们感到内疚,从而可能会降低儿童活动的热情。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在于儿童既要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又要避免那些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这一阶段发 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如果儿童在学习中及其他集体活动中 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就有利于儿童养成勤奋进取的人格,而其中的挫折和失败则导致了自卑感。如果说前三阶段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那么这一阶段对儿 童影响最大的则是学校因素。本阶段形成的勤奋进取的性格会延至成年,使其乐于工作并能良好地适应社会。若形成自卑心理,往往是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在青少年时期,“我是 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各种形象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相同和连续”之感。同时,他们也开始认 识自己和别人的异同,认识现在和未来在社会中的关联。这一阶段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追求的方向;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生活无 目的、无方向,时而感到彷徨迷失。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克服亲密感和孤独感之间的冲突。这一时期是人们进行求爱和过早期家庭生活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往往十分关注镜像自我、注重印象管理、关注自身的前途和发展。发展顺利者与人相处有亲密感;发展障碍者与社会疏离,感到寂寞孤独。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