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4.4学习迁移

2015-09-22 xredued04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卢钦斯的“量杯取水”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定势对 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前面问题解决的过程迁移到后面可以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问题变得比较容易。定势的 消极作用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定势对迁移究竟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关键要 使学习者首先能意识到定势的这种双重性,具体分析学习情境,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势,灵活地、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学习的指导

  学习的指导包括教师指导和学生的自我指导,两种类型的指导都对迁移产生影响。只要指导正确,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有指导的学习就能减少负迁移的消极影响,增加正迁移的机会。

  (二)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精选材料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次要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 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同样的学习内容,如果教材编排得好,迁移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也能省时省力;如果教材编排得不好,迁 移的效果差,则教师的努力也事倍功半。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

  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最好相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感性认识。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要善于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要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