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4.2学习理论

2015-09-22 xredued04


  3.关于经典条件作用论的评价

  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是开创性的,而且他的实验方法与研究结果被后来的心理学家广泛地接受。经典条件作用论能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 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作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 象,如中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三)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是后期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他坚持了科学、客观、控制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刺激反应的学习观,以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在桑代克等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教育心理学影响巨大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斯金纳以白鼠等动物为被试进行了精密的实验研究。斯金纳在桑代克迷箱的基础上创设了“斯金纳箱”。箱内装有杠杆,下边有食盘,只要按压杠杆就会有食丸 落到食盘中,记录系统会将按压杠杆的次数和时间记录下来。斯金纳将饥饿的白鼠关在箱中,白鼠在箱内不安地跑动,活动中偶然按压了杠杆,得到一粒食丸。之后 白鼠再次按压杠杆,又可得到食物。由于食物强化了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因此白鼠按压杠杆的频率迅速上升,直至吃饱。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过程

  根据实验,斯金纳发现,反应出现的结果对有机体作出的反应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 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如果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发生后, 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今后发生的概率就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3.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先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如眼睛遇强光时,瞳 孑L马上收缩等,是经典条件作用论中研究的对象。操作性行为发生之前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 性行为不是不依赖于任何刺激作用,只是行为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受控于行为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大多数有意义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 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4.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论的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其原因就是强化,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可以控制行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 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物也即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 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①正强化

  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E1常生活中,人们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 用奖励来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对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这种现象都属于正强化,其中表 扬和物质奖励都属于正强化物。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但是奖励的运用要得当,否则会强化不良的行为。这一点在中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②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所体现的现象都属于负强化作用的现象。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如何摆脱痛苦。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 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经历过厌恶刺激的痛苦后,学会了对预示厌恶刺激的信号作出反应,从而 避免痛苦。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都是在反应后撤除了厌恶刺激,加强了同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属于负强化的原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