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xredued04
1.D【解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A【解析】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是教育的等级性的表现。
3.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4.B【解析】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和人力资本,说明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这属于教育的经济功能。
5.C【解析】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6.A【解析】略。
7.C【解析】研究计划是研究工作进行之初所做的书面规划,是关于如何进行研究的具体设想,是研究实施的蓝图,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前提。
8.D【解析】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9.D【解析】活动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克服了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不能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等缺陷。
10.D【解析】题于描述的是巩固性原则的含义。
11.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2.A【解析】图式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所带来的一些本能反射行为,如吸吮反射、定向反射等。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已经形成自己的图式。
13.B【解析】学习迁移也叫训练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可以用迁移的道理加以解释。
14.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的特性。持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
15.C【解析】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16.B【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17.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18.A【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于扰作用。
19.C【解析】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20.A【解析】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