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xredued04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 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2.【参考答案】
(1) 从特点看,李老师的教学处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处理方法,按部就班,条分缕析,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张老师的处理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 创新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性,注重学生在观察体 验中的感悟。
(2)从语文教育的有关理论来看,虽然这两种教学处理具有共同的优点,例如,目的性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紧扣教材。但相比之下,张老师的处理要优于李老师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以下五个:
①李老师的处理过程机械,形式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张老师的处理则形式灵活,丰富多变,因此,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②李老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因此,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结果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张老师则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引导者,达到了“道而弗牵”的要求,通过体验式活动的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③李老师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识分析传授,学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达到内化的程度,且所接受的知识缺乏语文价值;张老师则注重对学生感性或知觉的培养,通过感性的认识活动,帮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情趣,获得对对象的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
④ 李老师的处理,只将课堂教学停留在书本中,只要求学生带耳朵听讲,导致学生眼界狭窄,能力匮乏。张老师则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 合起来,促使学生自己去品味探索,研究判断,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但帮助学生确切地了解说明对象,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 验。
⑤李老师的教学处理缺乏师生沟通的基础;张老师的处理则能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