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8
xredued04
二、辨析题
22.正确。(1)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 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但不能根除行为。强化是提供刺激物使学生的行为得以改变的方法,有正强化 (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2)惩罚法和强化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23. 错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两种。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特 殊迁移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不如一般迁移广,仅适用于有限的情境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 迁移是不重要的,相反,它对于系统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非常必要。
24.正确。教育目的决定于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其核 心是教育的价值观。由于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不同及教育价值的取向不同,就会在教育目的上做出不同的选择。从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看,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一 直存在着两对基本矛盾,需要做出正确的处理。
25.错误。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是对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大多是后天学习得到的,晶体智力以习 得的经验为基础,凡是运用既有知识与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属晶体智力。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一般情况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只是 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
(1)良好班集体的 教育作用如下: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地发展。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 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 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①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③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④及时解决班级问题;⑤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27.【答案要点】
(1) 概念: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 过渡状态。这一概念是由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学生独立活动时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即将 达到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 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8.【答案要点】
所 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 人为的“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产生疑问、探究问题答案的有关情境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由 此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等最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 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 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29.【答案要点】
(1)所教的学科知识;(2)教学方法和理论, 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3)课程材料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4)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 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5)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6)学生学习的环境一一同伴、小组、班级、学校及社区;(7)教学的目标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