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
xredued04
20.世界最早介绍喀斯特地貌的著作是( B )。
A.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B.明代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C.宋代郦道元《水经注》
D.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拯救了很多士兵
B.人类飞向太空的第一人是加加林
C.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D.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22.“初唐四杰”不包括( D )
A.骆宾王
B.卢照邻
C.杨炯
D.贺知章
23.下列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的是( B )。
A.简•奥斯丁
B.列夫•托尔斯泰
C.海明威
D.罗曼•罗兰
24.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它们分别是( A )。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D.血小板、白细胞、淋巴细胞
25.下列作品《鲁滨孙漂流记》《理想国》《百万英镑》所对应的作者分别是( C )。
A.狄更斯;苏格拉底;海明威
B.福楼拜;亚里士多德;巴尔扎克
C.丹尼尔•迪福;柏拉图;马克•吐温
D.契诃夫;西塞罗;欧•亨利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量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苏丹红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C.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橡胶和纤维
D.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27.《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下面选项对这句话说明最准确的是( A )。
A.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B.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
C.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D.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2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下列选项中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这句话体现了“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准则
B.这句话强调应给与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鼓励其自主发展
C.从中可知,学生是可以自学成才的
D.注重引导而不牵引,严格要求而不压抑,注重启发而不直接给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敏 敏是“自闭症”孩子已是公开的秘密。尽管老师对他付出了加倍的爱心,但他仍然会经常在活动时随心所欲地干扰别人。园长、老师曾一度劝其家长将他转到特殊学 校,但经不住苦苦哀求,还是留下了他。原因是他已在进行“自闭症”治疗,专家建议:家长一定要让他和正常孩子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治疗,反之 入特殊学校,进步希望就很渺茫,甚至倒退。他妈妈还表示每天随班跟读,减少对其他孩子的影响。可怜天下父母心,园长、老师都被感动了,但同班孩子的家长有 意见了,怕敏敏会对他们的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细心的班主任知道这些家长的心思,于是与他们进行一番沟通。“换位思考”是她的有效方法。在她的努力下,看着 为了孩子连工作都舍弃的母亲,有意见的家长们内心同情、爱怜之心油然而生。是啊,一个人有困难时,谁不希望别人能拉一把、帮一把啊!于是,她们接纳了这个 需要关爱的孩子,和班主任一起关注敏敏的发展,把关心敏敏作为培育孩子们责任心、爱心的工程,教育孩子们谦让他、爱护他,共同帮助敏敏。在大家的爱心呵护 下,敏敏终于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
问题:
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该班主任的行为。(14分)
【参考答案】(1)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幼儿;尊重热爱幼儿;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该班主任做到了以上几点,充分关心、理解敏敏,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要求所有的幼儿都要给予他充分的关注,帮助他走出自闭症。(10分)
(2)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师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指导者,塑造幼儿心灵的工程师,是幼儿的养护者。(4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幼 儿园刘老师经常教育幼儿要注意爱护环境,保持卫生。一天,由于有急事,刘老师将准备要扔到垃圾桶的废纸,随手扔在了幼儿园的花圃旁。刘老师的这一行为正好 被琳琳发现,琳琳带着疑惑的眼神望了老师很久。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找刘老师打小报告,说琳琳随地乱扔废纸。刘老师把琳琳叫到办公室,问琳琳为什么不注意爱 护校园卫生,没想到琳琳的回答让刘老师无言以对。琳琳说:“有一天,我看到老师您把纸扔在了花圃旁边,我以为那里是可以扔的,不叫破坏环境。”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行为。(14分)
【参考答案】(1)刘老师违背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分)
(2)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应该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这位教师一方面教育幼儿要爱护环境,另一方面自己在行为上却给了幼儿错误的引导,并没有以身作则去爱护环境。(6分)
(3)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品行。教书育人,品德为先。为此,教师首先要自身行得正、坐得端,为幼儿树立一个品德模范。教师随意扔垃圾很明显就是破坏环境的行为,举止不当,没有给幼儿一个好的模范。(6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墙 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 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 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 拿着烟袋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古板。但有时候它也 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 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